
20cm自动越障高度、7小时连续工作时长、内置19L水循环基地、节水98%……拥有如此优异性能的高空清洁机器人“天花板”级产品,如今在高空幕墙清洁领域大放异彩,将人员从高风险、高强度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博远策略,显著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
11月11日,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凌度智能”)举行“凌越云端,智净未来:重新定义高空清洁”凌云系列新品发布会,现场发布凌云Y3-越障幕墙清洁机器人及两款家用清洁机器人产品。纳斯特与凌度智能进行投资签约,来自全国的玉禾田集团、冰清玉洁、西安九鑫环保等多家合作商分别与凌度智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凌云Y3破局高空清洁
AI越障助推市场解决60%以上高空清洗场景
当天发布的凌云Y3-越障幕墙清洁机器人是凌度智能第三代清洗机器人,其冰蓝色、极具科技感的外观颇为吸睛。

黄埔高端制造产品密集发布,凌度智能高空清洁机器人“天花板”产品吸睛。李剑锋 摄
据悉,凌云Y3专为解决外立面结构复杂、障碍显著的高空幕墙清洗难题而生。它能实现“越障清洗”,高效完成许多人工作业难以触及的任务。其拥有强大的眼睛和大脑——“眼睛”能毫米级地识别墙面上的任何凸起、接缝和障碍,“大脑”拥有经过数十万次虚拟训练的AI模型,AI识别可以对楼宇做“体检”;凭借实时运动控制与差补,机器人具备灵活高效的移动越障能力,可在垂直、倾斜及各类障碍墙面上自由行走。面对窗户框、障碍物、开窗等情况也能从容应对,避免碰撞,可谓实现了从“瞎子”向“猎人”的蝶变。
“目前行业内所有同行都只能解决平面的楼宇幕墙,我们这次带来的新品凭借AI越障能力,可应对不同高楼的复杂情况。将机器人清洗的场景从目前的不到30%拓展至60%以上。”凌度智能董事长张志忠表示,它融合了智能感知、自主决策与稳定操控等先进技术博远策略,解决了传统清洁行业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问题,重塑高空清洁行业的运营模式与发展生态。
据悉,凌度智能专注于智能清洁机器人领域,核心产品包括高空幕墙清洁机器人凌空K3、凌净J1及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凌光G1、G2。产品不断迭代,畅销海内外。
“第一次出海是在2023年,之后参加广交会后开始爆单,海外市场也有了小几百万元的营收;到了2024年开始国内外成熟落地布局,出口将近20个国家;2025年仅半年时间已经达到1200万元,增长迅速。”张志忠说,在今年广交会中,凌度智能与俄罗斯、沙特、厄瓜多尔等国企业达成合作,马来西亚经销商来到现场看到新品,更是复购下了百万美元的订单。
为助推像凌度智能这样的高端制造企业的发展,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可谓下足了功夫。“我们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对接产业需求,例如‘揭榜挂帅’的技术攻关项目来满足企业创新要求。对于成功攻克的项目按一定比例给予经费支持,市、区叠加起来,最高可达1000万元。”黄埔区科技局副局长刘俊表示。
高端制造厚积薄发
智造浪潮激活新质生产力
今年10月以来,广州黄埔区高端制造领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智造产品接连涌现,勾勒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博远策略
广州黄埔区高端制造领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智造产品接连涌现,勾勒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图为广州科学城。 贾自豪摄
10月13日,全球总部位于黄埔的亿航智能首发新一代长航程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VT35”,这款基于VT30原型机升级的复合翼eVTOL航空器,聚焦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中长途出行场景,凭借无人驾驶、点对点直达、绿色环保等优势,推动“城市—城际”低空生态迈向新阶段,为区域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紧随其后,10月21日,TCL华星第8.6代印刷OLED生产线(t8项目)在黄埔区正式开工,这条总投资约295亿元的全球首条规模化量产G8.6代印刷OLED产线,标志着中国显示企业在高世代AMOLED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关键突破,设计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将加速推动印刷OLED技术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等中尺寸领域及高附加值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进入11月,创新浪潮持续奔涌。11月3日,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在黄埔区试产并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全球首条飞行汽车量产线正式贯通。这座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工厂,规划年产能10000台,满产状态下每30分钟可下线一台飞行器,不仅是全球首个利用流水线批量生产飞行汽车的基地,更通过复材、动力、连接、涂装、总装五大车间创新工艺,将航空级质量与汽车级效率深度融合,开启低空经济“量产时代”新篇章。
11月5日,极飞科技发布P系列2026款农业无人飞机、F系列2026款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APC 4农机自驾仪等新一代农业机器人产品。这些设备在结构设计、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系统性突破,通过集成创新与成本优化构建高效协同的智能生态,不仅持续提升性能、可靠性与易用性,更以科技赋能农业,推动农业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可持续发展。
“可见,黄埔区正厚积薄发,在低空经济、新型显示等高端制造领域形成多点突破、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增长动能。”该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稳增提速
筑牢实体经济“稳”基石
作为连续7年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前三的制造业强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2025年1—10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875亿元,同比增长2.6%,较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彰显经济韧性。
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方面,该区聚焦“两新两重”机遇,汽车产业加速智能化转型,目标新能源汽车占比超70%,并推进自动驾驶全域商业化运营;显示产业向智能穿戴、印刷显示等领域拓展,新增车载、IT、AR/VR等终端品类;消费品产业瞄准市场细分需求,培育国货化妆品保健品品牌,打造消费新势力。
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是核心引擎。该区在集成电路领域构建“设计—制造—封装—材料—终端应用”全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打造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新材料领域突破先进制程电子化学品、可降解植入材料等,实现首批次应用。
目前,该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以场景驱动生态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聚焦关键零部件、AI芯片、多模态感知技术,加速形成全产业链集聚;智能穿戴产业突破核心器件、光学显示、空间计算技术,在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标杆应用,构建“端—芯—光—算—用”生态体系。

中新广州知识城。李剑锋摄
数字化赋能与中小企业培育同步推进。黄埔区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办释放政策红利,构建“场景—技术—产业”推进机制,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培育垂直大模型与轻量化AI产品;实施“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示范区建设,推动“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倍增,通过供需对接、产业链活动促进优质企业上市,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稳预期,强服务,扩增量,补短板,谋长远。加快完成工信领域‘十五五’规划,提前谋划2026年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加强要素资源保障,积极创造条件稳预期、稳订单、稳增长。”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方+记者 刘珊
通讯员 郑嘉俊博远策略
永信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